首页焦点大图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首页焦点大图
多彩的民族节日
2012-07-20 06:53来源:admin浏览数:4386

 

 多彩的民族节日

 三月街:

    时间为每年三月十五到二十一日,始于唐代永徽间,初为观音庙会,以祭祀观音为主。明代发展为观音市,以集市贸易为主,并举行赛马活动。明嘉 靖《大理府志·市肆》记载说:“府观音市,在城西校场,以三月十五日集,至二十日散,十三省商贾咸至,昉于唐永徽间,至今不改,以民便故也。”民国初年, 仍以集市贸易为主,改称三月街,时间不变,“各省及藏缅商贾争集,官署遣戍卒卫之”。解放后,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三月街除保留传统的赛马活动之外, 还增加了民族文艺汇演和民族体育比赛活动。1991年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并根据云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议批准,将“三月街”定 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节,时间由6天延自7天(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民族文娱体育活动。届时身着民族盛装的各族男女群众打着霸王 鞭,敲着金钱鼓,载歌载舞欢度民族节。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商贾宾客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三月街交易各种物资和观光旅游,三月街上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三月街除保 存传统的药材和大牲畜市场外,新辟了洋人街和地方民族食品一条街,扩大了地方各特优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同时,举办灯展、花展和射弩、秋千、赛马、划龙舟、 民族歌舞等文体活动。使三月街独具地方民族特色。

 

葛根会 :

     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地点在大理古城北门外的文笔村。此会相传始于唐代,民国《大理县志稿》载:“初五日,城西北三里三塔寺游人如蚁,留连胜境,倘佯 登眺,襟抱豁然,有卖春酒、烧猪肉、生螺黄、生螺蛳、凉米线,供人瞰啖醉饱与薄片葛根者,故俗称葛根会云。”此会以交易葛根和游览三塔寺风光为主,同时有 名小吃供人享用。葛根是产于大理地区的一种藤本植物,其根块含有大豆黄酮、淀粉、异黄、葛素等,有壮阳生泽、健脾开胃的作用。是日从文笔通向三塔寺的街道 两侧都是卖葛根的摊子,上摆葛根、砧板、菜刀和土碱。凡赶会的各族群众都要购买葛根,卖者将葛根切成片售给买者,买者就用葛根沾土碱食用,并把葛根带回家 中,供家人食用。吃过葛根之后,人们就成群结队地游览三塔寺,直到下午,方各自散去。

 

松花会:

    又称龙华会,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相传这天是玉皇大帝的圣诞,这天大理地区的各族人民群众都要到当的玉皇阁朝拜玉皇大帝。其中以巍山玄龙寺和大理中和寺的松花会最热闹,白族群众都要去游览玄龙寺和中和寺,烧香许愿,祈求吉祥,赏景观光,尽情娱乐玩耍。 

 

白族接三公主:

    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始于南诏时期。据史籍记载,南诏时期,白子国酋长张乐进求把王位禅让给乌蛮细奴罗时,为保持和乌蛮蒙氏部 族的友好关系,同时把白蛮女三姑娘给细奴罗为妻,并于每年都到蒙舍川(今巍山)接三公主回大理过节。后来三公主逝世后,大理白族群众在巄山于山建三公主 殿,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到这里举行祭祀活动,并按生前习俗接三公主回大理过节。

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身着白族盛装,按时到达巄山于山举行念经和朝拜三公主的纪念活动,并和当地彝族群众举行联欢,打霸王鞭、打 歌和对唱调子,于十三日凌晨用白马驮着从三公主身上换下的白族服装(表示接三公主),接三公主回大理参加绕三灵等节日活动。他们打着红旗,吹着唢呐,敲锣 打鼓,边走边唱白族调子,他们更是欢天喜地,认为这一年大理坝子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绕三灵后,他们又将三公主送回巍山。这个传统的民俗节日,从南诏至 今,年年如此,历久不衰。1978年以后,因受条件的限制,接三公主时已不用白马,改为用人背三公主的衣服来代替白马,节日仪式和隆重盛况依旧。

 

花朝节:

    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这一天大理古城的各族群众,家家都把自己的盆景花木摆在门口,搭成一座座精美的“花山”,供人观赏。古城及城郊 的居民和农民身着盛装走出家门,到大理古城各条街道逛花街,赏花景,文人墨客就此吟诗作对进行赞誉。花朝节始于明代,民国《大理县志稿·社交部》记载: “十四五等日为春会,又名太平会,即古者乡人傩之意,各街争胜陈列古玩,并以花木之嘉美者,磊集花山为点景之助。”

 

绕三灵:

    又称“绕山林”、“绕桑林”、“祈雨会”,白语称“观上览”,意即游逛山林或园林,是大理地区白族人民农闲春游和祈雨的一种活动,也是白族 男女青年通过春游建立感情的一次活动。时间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到二十五日,共三天。届时洱海周围的白族男女老少浓妆淡抹,聚集到大理古城北门外的三塔 寺,排成若干长蛇队伍,各有一位领头人。绕三灵的各队伍,前面是两位盛妆的老人,合扶一枝柳树或竹子,上挂红彩和葫芦,一人挥牦牛尾帚主唱,一人甩着花手 巾打浑,一路唱“花柳曲”,唱词内容丰富和幽默,后面是长蛇般的队伍,有吹树叶的,有吹奏笛子的、唢呐的,有弹三弦和月琴的,有手摇扇子唱白族调子的,有 男有女,互相对唱。再后面是数十对打“霸王鞭”、“金钱鼓”、“双飞燕”的队伍,边歌边舞,向前游逛而行,依次绕三灵。第一天先“绕”佛都崇圣寺,然后顺 苍山脚“绕”到喜洲镇庆洞村的神都本主庙,跳唱娱乐一夜;第二天“绕”到洱海边的河矣仙都金龟寺,跳唱娱乐一夜;第三天顺海边“绕”到马久邑本主庙,祈求 本主保佑,然后各自散去,行程前后30多公里。绕三灵始于南诏,史籍均有记载。白族学者赵甲南《咏绕三灵》竹枝词概括了绕三灵的历史和盛况。该词云:淡抹 浓妆分外艳,游行手执霸王鞭;咚咚更有金钱鼓,且舞且歌为飘然。欣逢四月最清和,簇簇游人此日多;六诏遗风今尚在,诸君莫笑是夷歌。红男绿女喜春游,山麓 海滨绕一周;廿四已过人影散,归家返道事田畴。“绕三灵”被称为白族“狂欢节”。2006年6月,“绕三灵”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 一。

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和认真。大理地区的白族过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彝族过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节日这天,各村寨都要竖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语言的大 小升斗和五色彩旗,挂上火把梨、花红等水果和包子馒头。天黑前,各户都要扶老携幼绕大火把,求吉平安。大理以苍山中和寺的大火把为先导,当此大火把点燃之 后,大理坝子中各村寨相继点燃村中的大火把。各处燃放大火把时,人们聚集在大火把下,争抢掉下来的升斗、水果、包子、馒头等,相传抢到升斗有早生贵子和吉 庆之兆,吃了大火把上的水果、食物,不会生病。观看过大火把之后,各家各户的小孩耍玩小火把,并在大人的带领下,到田边园内用火把驱逐害虫,还在火把上撒 把松香,以除害避邪,直至火把燃尽为止。耍完火把之后,各家聚会吃水果和食物。晚上睡觉时,妇女和小孩要用一种捣烂的“凤仙花根”包手指头,第二天即把指 甲染红,传说是以此纪念邓赕诏主皮罗邆的妻子柏洁慈善夫人,象征忠贞的爱情。大理地区的火把节历史悠久,一说始于汉代,是纪念阿南夫人的;一说始于唐代, 是纪念慈善夫人的;一说是纪念古代战争胜利的,众说纷纭,各说其是。根据史籍记载,火把节属于火崇拜,火把节古称“新火节”,因为火是光明的象征,代表理 想和希望。其始于时间,应在古代部落时期,古代先民取来火种,重新生火,目的是为了除旧布新,让火永不熄灭。记载大理火把节最早的史籍是元代李京的《云南 志略》,是书《诸夷风俗》条说:“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驱禳。”现今大理古城火把节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